以案說險:警惕“扶貧”騙局,提升風險防范意識
發布時間:2025年02月06日
近期,電信詐騙的手段越來越多、迷惑性越來越強。中原銀行安陽文峰大道支行成功堵截一起客戶收到“國家機密文件”可掃碼申領百萬扶貧資金的騙局。
一、案例簡介
近期,吉林省某地客戶李先生來到中原銀行安陽文峰大道支行要求辦理銀行卡。經了解,客戶收到“國家鄉村振興局”發送的一封函件,稱辦理中原銀行卡后可申領鄉村振興專項脫貧扶貧救助金,李先生將函件交給支行工作人員,要求工作人員按照函件要求開卡。
工作人員查看了該函件,內容為《關于落實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重點工作的部署通知》,發現該函件存在諸多疑點,例如:先抽取符合申請條件的人員單獨通知,領取成功后再以點帶面擴散,口口相傳,避免別有用心的人員搗亂;拒不配合者將立即取消申請資格、列入失信執行人名單、收錄進各大銀行黑名單并上報個人征信中心等。以上信息引起了工作人員的關注,隨即向客戶溝通,并向公安機關反饋以上信息。
轄區民警到達后,通過現場提供的相關線索,認定這就是一起專門針對鄉村居民的新型騙局。民警與銀行工作人員一同對李先生進行勸阻、教育,并將相關情況記錄備案,成功堵截了該起“扶貧”詐騙案件。
二、案例分析
偏遠鄉村金融信息落后,增加了涉詐風險,案例中騙子團伙打著“國家鄉村扶貧政策”的旗號,利用鄉村居民對幫扶的需求,通過辦理銀行卡進行過賬交易來進行詐騙。李先生風險防范意識薄弱,一旦按照函件流程操作成功,可能會造成客戶經濟損失及涉案風險。
三、風險提示
(一)提高警惕,不輕信陌生信息
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短信、郵件等,尤其是那些聲稱你中獎、有高額回報或需要緊急處理事務的信息。記住,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不會掉餡餅。
(二)保護個人信息,不輕易泄露
不要輕易將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通訊信息等家庭、個人資料泄露給他人。對于要求提供個人信息的電話、短信或網絡鏈接,要保持高度警惕。
(三)了解詐騙手段,提高防范意識
關注詐騙案例,多學習詐騙案例和風險防范要點,了解常見的詐騙手段和作案手法。
(四)及時報警,保護自身權益
一旦發現自己可能遭受了詐騙,要立即撥打110報警電話,向警方提供詐騙分子的相關信息和證據,并積極配合警方開展調查工作,提供盡可能多的線索和證據,以便警方盡快破案并追回損失。